
【現任】
- 文山社區發展協會-理事長
- 易聖生命禮儀-執行長
- 易聖鮮花店-負責人
- 台中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-理事
- 文山里守望相助隊-大隊長
- 中華商務交流協會-常務監事
- 文山社區發展協會-第三、四、六屆 理事長
- 台中市義勇消防總隊-第六大隊 副大隊長
- 台中市義勇消防總隊-春社分隊 分隊長
- 台中市義勇消防總隊-工業區分隊 分隊長
- 台中市義勇消防總隊-第四中隊 中隊長
- 中華民國廣亮慈善會-101年度 理事
- 台中市義勇消防總隊-第一大隊 幹事
- 台中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-理事
- 文山里守望相助隊-副大隊長
【活絡感情】
爭取成立托嬰中心,舉辦親子活動,增進親子關係;此外,規劃愛心義賣及跳蚤市場活動,加深里民間的情誼。
【暖心關懷】
設立長照據點及老人供餐,努力推廣愛心待用餐,對老人及弱勢族群不間斷的關懷,里辦公處也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協助社福補助之申請。
【安全巡檢】
建請公設保留地解編,規劃適合停車空間,積極爭取經費「把路鋪平」,增進所有用路人安全;持續推動里內建設,夜間守望巡邏、里內消毒與清掃,在任內全面檢修里內監視器,里民的人身安全亦或是健康安全,皆盡力維護。
【文藝文山】
推動各項休閒藝文學習活動,鼓勵各所有里民終身學習,以提升里內藝文發展,並打造文藝文山里。
文山里今涵蓋舊知高莊及山仔腳兩莊,因此文山里舊地名有兩個名字。其一叫做「知高」,也叫作「豬哥庄仔」,相傳約為文山里忠勇路寶山社區一帶。清朝雍正年間,有人以牽豬哥(當豬種的公豬)為業並住在這裡,而後更名為「知高」,是後來將豬哥的音雅化。不過,也有一說「知高」的地名由來,是在日據時代,日本政府見此地居半山腰,與日本的知高頗為相似,因而為其名;其二叫做「山仔腳」,為文山里南邊部份之舊地名,位於大肚台地山麓地帶而得名,沿水道成為南北狹長的帶狀聚落。
台灣光復以後,國民政府成立,各縣市行政區域及里鄉調整,當時的福興庄(即今之寶山里)因戶不足一百戶,逐與山仔腳(即今之文山里)合併為一里;當時文山國小第一屆家長會會長有一名言「文人名山」,市政府預稱新里名於是採用此句,文山為里名,此為文山里名的由來。
保安宮主祀三府王爺,分別為朱、李、池三府,為民國六十年時由殷商林炳信自行獻地建廟於現址。相傳清朝末年時,有水裡港(今台中市烏溪出海口地區)商人前來販貨,因大肚山常有土匪出沒,為了路途上的安全,至水裡港福順宮請來池府王爺神像隨行,抵達後商人借住在當地居民陳梏家中,並暫時將神像供俸於陳家,因池府王爺十分靈驗,因此居民皆對王爺神威極為敬仰,進而留在此地供奉。日後再由信徒何瑞恭塑朱大王神像、陳本恭塑李大王神像合祀之,是為三府王爺。
山仔腳福德祠的土地公始於日治時代,由當時米商張雨田先生,自中國地區恭迎石頭公至山仔腳。再由當地仕紳陳闊嘴先生捐出頂溪仔農地,建蓋為土地公廟,供村民膜拜。之後國民政府來台,因實施土地放領,被迫遷移至下溪仔,遷移不久後石頭公卻慘遭遺失。而由於下溪仔該地建蓋保安宮,又再經一次遷移才至目前壹善巷現址。
文山里位於犁頭店之西,大肚山東南麓,梨頭店即今南屯,為台中市最早發祥地,清初因產犁頭尖利而成街名,民國九年,因為於大墩(今台中市)之南,遂改名南屯。文山里係由舊名知高及山仔腳兩莊合併而成。現今文山里人口數約為一萬人,總面積約為4.36778平方公里。文山里西北面與大肚區相鄰,里內有交通要道向上路,並以筏子溪橋為主要通往市區之橋梁。